福建省康語科技有限公司(簡稱“康語”)成立于2010年,是國內專業解決兒童言語社交障礙的機構,主要為2-7周歲言語社交障礙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言語干預、社交干預等服務??嫡Z是中國國家標準《教育服務效果測評指南》起草單位之一,也是錢厚心開音法傳承者,與張苗苗、朱璟、劉子政、邵玉珊、魏旭林等行業內知名專家建立緊密合作。 目前,康語的機構數量已有100家,覆蓋全國50余個城市,總干預面積超50000平方米,擁有康復師隊伍超3795人,日干預兒童數超6916人。12年來,康語累計服務家庭數量超75000戶,有統計的康復入園(校)兒童數已逾9181人。 康語堅信,每個孩子都如同一只夜鶯,終會發出嘹亮動人之音。
很長一段時間,即使是現在的網絡上,仍然有這樣的說法,比如“只有腦子笨的孩子才會有語言發育遲緩”,“聰明的孩子永遠不會有語言發育遲緩”。
真的是這樣嗎?聰明的孩子沒有語言障礙?
報告稱,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智力沒有明顯差異。人之所以會覺得自己和正常孩子不一樣,主要是因為語言、行為、認知、邏輯等方面的差異。
而且報告還指出,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與孩子的智力無關。所以,其實“聰明”的孩子也會有語言發育遲緩的時候。
福州國內十個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康復機構排名一覽
聰明的孩子也有語言發育遲緩嗎?
簡單解釋一下,大家常說的語言發育遲緩,準確的說應該是“單純語言發育遲緩”。是兒童成長階段出現的一種語言問題,與生理缺陷導致的“病理性語言發育遲緩”無關。
長期以來,語言發育遲緩常被認為與兒童智力有關。例如,上個世紀,美國兒童科學家布朗指出“智力發展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和異化”。
然而,隨著醫學研究的逐漸深入,越來越多的語言病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意識到,語言發育遲緩與兒童智力之間并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。
也就是說,語言遲緩可能發生在看起來聰明的孩子身上,也可能發生在看起來不聰明的孩子身上。難怪有人說語言遲緩讓孩子終于站在了“同一起跑線”上。
語言遲緩是如何出現的?
福州國內十個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康復機構排名一覽
1.語言刺激不足
什么是語言刺激?簡單來說就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的“養料”。
3歲以前,語言刺激多來自父母與孩子的交流、孩子對父母語言的模仿、家庭中的音源。其中,父母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。
如果一對夫妻在孩子出生后經常和孩子說話,而且敘述內容是由低到高,由淺入深,那么孩子的語言發展一定是又快又好的。
但是,如果一對夫婦在孩子出生后與孩子的主動交流較少,敘述的內容是各種元素的混合,那么這一方的語言發展肯定會有問題,要么是語言發展遲緩,要么是構音障礙。
所以,對于3歲前的孩子來說,語言刺激一定要保證孩子的質量、頻率和接受能力。
2.語言環境差
語言環境是怎樣的?所謂語言環境,就是兒童語言成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。
很多言語病理學家建議,家長要保證孩子的語言環境是穩定的、單一的。乍一看,這兩個概念是矛盾的。穩定了怎么還能單身?
其實很好理解,所謂穩定,就是語言學習階段的環境一時半會兒好不了,一時半會兒母語當不了外語。這樣復雜的語言環境往往會混淆孩子的語言認知。
然而,單一的語言環境意味著語言習得的過程應該遵循兒童的年齡和水平。讓一歲多的孩子學習長句和語法,要求他們大聲朗讀課文,這是不現實的,也是不科學的。
但現實是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做的,所以很多孩子正常的語言發育出了問題。
3.過早過多接觸手機
很多網友反對“妖魔化”孩子玩手機。這句話沒錯,但要看孩子的年齡。三歲前后的語言認知和行為認知是完全不同的。
對于3歲前的孩子,即使想接觸手機、平板、電腦,也最好控制在半小時左右。否則,長時間看屏幕會極大地損害孩子的語言習得功能,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和發展。
現在很多家長一邊玩手機一邊照顧孩子。這種習慣非常不好,不僅可能會減緩語言功能的發展,還會讓孩子暴露在一些危險的情境中,甚至會威脅到孩子的生命。
以上三種情況都是容易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因素。希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。如果寶寶已經出現了語言發育遲緩,我們的建議是盡快接受專業的語言干預。
兒童語言障礙 兒童自閉癥干預
劉老師:13137152065